上海,2025年6月27日晚。
白玉兰奖的视帝名花有主。靳东。
是的,靳东!不是于和伟。
现场有人鼓掌,有人愣住,更多人窃窃私语这怎么可能?!
AI预测他得奖的概率只有5%。
5%,听听这数字,比大数据还尴尬。
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,是于和伟——55%!
55%稳得像银行利率,连央视新闻都误报于和伟拿奖。
可是信封拆开那一刻,一切反转。
靳东,凭西北岁月,杀出了一条血路。
这剧情,比他演的剧还跌宕起伏。
你可以说是冷门逆袭,但现场的掌声告诉我们,冷门变众望所归只在一瞬间。
很多观众都疯了。
白玉兰终于还了他一个公道。
33年职业生涯,迟到的奖杯总算来了。
甚至有人哭着喊这奖,他早该拿了!
但,早该拿?真的早该吗?
靳东确实不新鲜了。
从1992年开始,17岁的他演高显扬,东方商人的少年时代。
之后的路,走得挺平。
直到2015年,伪装者里的明楼横空出世,才成了靳东这个名字的分水岭。
那个游走在敌我之间的多面间谍,让观众记住了他。
但同年,在白玉兰奖上,他输给了胡歌的梅长苏。
是的,输给胡歌——毫无争议的梅长苏。
再往后,更多人认识贺涵。
那个我的前半生里口若悬河、金句频出的职场精英。
靳东火得一塌糊涂,奖杯却仍然没轮到他。
粉丝喊了好几年白玉兰欠靳东一个奖杯!
这次,还了。
但问题又来了为什么是西北岁月?
很多人没想到,靳东会用这部主旋律剧翻身。
毕竟他的标签太鲜明了。
精英范儿,西装三件套,职场教科书,嘴里永远飘着专业术语。
罗槟庄恕这些角色,谁不熟?
可西北岁月完全翻了个面。
那是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事。
一个小众题材。
一个灰扑扑的年代。
甚至连服化道都看不到精英二字。
靳东这回是真的下地干活了。
他扎进西北黄土高原,挨个走遍剧里人物的原型地。
有人说他是硬演革命家。
不,他是演身边人。
剧里没有煽情大戏,没有哭天抢地。
他把角色演成了我们身边的长辈。
会笑,会疼,会骂人,也会讲故事。
有血有肉。
评委会评价他突破性实现革命家形象生活化。
年轻观众看完后说没想到革命先辈也有青春。
这话,够分量。
90后、00后成了这部剧的主力观众,这本身就很悬。
没人能想象,这群看着流量明星长大的孩子,会为这部剧真情实感。
所以,这次靳东拿奖,但更大的赢家,是故事。
领奖的时候,他说了一句特别扎心的话。
这个奖,不是因为我演得多好,是因为我有幸演了这样一位伟大的革命家。
听听,清醒吧?
靳东知道,这奖是因为角色,是因为。
,才是王道。
他还特意提了于和伟、王骁、张若昀、王宝强。
说他们都比我优秀。
谦逊?或许。
但更像是他对娱乐圈现状的一种敲打。
这些年,流量至上,噱头为王。
多少人忙着挣快钱,拍烂戏,刷流量数据,最后全网群嘲。
而靳东不一样,他闷头搞。
这才是他翻盘的底气。
不是流量,不是偶像滤镜,是。
看看今年的白玉兰奖,主旋律作品全面碾压。
我的阿勒泰山花烂漫时西北岁月统统大赢家。
现实题材成了主流。
靳东的视帝之路,33年。
从少年高显扬,到革命家,一次次磨出来的。
没有捷径。
没有流量。
没有炒作。
死磕,才有今天的视帝。
但这视帝,到底意味着什么?
是靳东的顶点?还是新起点?
演艺圈需要像他这样肯磨的笨人。
可惜,笨人不多了。
更多的是想着速成的聪明人。
靳东用33年证明了一个道理。
你认真对待角色,观众就会认真对待你。
这奖,不是他一个人的胜利。
是所有搞的人的胜利。
最后一个问题——娱乐圈的聪明人,看懂了吗?
创同配资-配资平台提供咨询-在线股票配资官网-实盘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